刘秉忠

时间: 2013-02-27 18:33    来源:         点击:
     刘秉忠
   刘秉忠——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即位后,国家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刘秉忠的作品有诗、词和散曲。他的诗流露出三种思想感情:一是归隐,如《寓桓州》、《痴坐》、《谩成》。二是有用世之心,如《对镜》、《秋感》。三是在政治斗争尖锐时,感到进退两难,如《蜀先主孔明》、《留燕》。《元史》称他的诗作,萧散闲淡,和他的人品、风度一样。刘秉忠的词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诗作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更加清冷,在《好事近》中说:“一曲竹枝歌罢,满襟怀冰雪。”刘秉忠敬仰元好问,他有《读遗山诗》10首,其中有两句说:“自古文章贵辞达,苏黄竟不在新奇。”其实这也是他的创作追求,明白晓畅而不追求新奇,正是他的诗歌的特点。但同时也带来平淡而缺乏诗味的缺点,他的有些诗作还给人以诗句粗厉之感。元中叶时虞集和苏天爵等人批评中统、至元年间诗歌有粗疏笨厉之病,当是针对包括刘秉忠在内的一些作家而言的。刘秉忠的词宗豪放派,但偏于直露,这也是元代早期词作存在的普遍性弱点之一。刘秉忠著有诗集《藏春集》6卷,另有散曲12首,其中较好的有〔南吕〕《乾荷叶》和〔双调〕《蟾宫曲》。《蟾宫曲》是吊古伤今之作。《乾荷叶》保留着初期散曲的民歌风味:“乾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专门著录元代曲家的钟嗣成《录鬼簿》把刘秉忠列为“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可见他也是元代早期的著名散曲作家。
   元代前期著名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十七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他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被推荐入藩王忽必烈(即元世祖忽必烈)的幕府。子聪博学多能,善於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时年二十七岁。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他的主张对于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253年,从忽必烈出征云南。1259年,又从征鄂州(今湖北武昌)。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建元中统等。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六年,订立朝仪。至元八年,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也出於刘秉忠的建议。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他在当地建立一座新城。1258年,新城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同年八月,刘秉忠去世。
   刘秉忠长於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六卷传世。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