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宝藏之谜:张献忠江口沉银

时间: 2012-06-13 16:15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原文标题:世界第三大宝藏之谜:张献忠江口沉银(2)

吴伟业在《鹿樵纪闻·献忠屠蜀》中说,顺治二年(1645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其他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 。"彭孙贻《平寇志》卷十二引查继佐的话,也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下穿数仞,实以黄金宝玉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填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水藏\’"。两书 中,一称"锢金",一称"水藏",当属于传闻异辞。彭遵泗《蜀碧》卷三也记有此事,作"锢金",但没有提及窖藏的数量。

除了私家著作外,清朝官修《明史》的编撰者也对这条史料持肯定态度。《明史·张献忠传》说:"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 \’,曰:\’无为后人有也\’。"陈克家继他祖父陈鹤完成的《明纪》,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

可见,张献忠的确曾经出动大量人力,以治理水灾为名,在锦江筑起高堤,然后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无数金银财宝埋入坑中。再重新决堤放水,淹没埋藏 珠宝的地方。至于坑旁是否筑起石牛和石鼓,并以此为记号,就不得而知了。

300多年来,垂涎张献忠这笔巨额财富的自然大有人在,连清朝政府也费过一番脑筋。并且不止一次地付诸行动。《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 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可见清政府这次组织的大规模的打捞行动,确有所得,但宝物的数量,却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事实上 ,当时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人们有理由怀疑仍有部分沉银在江底,静待发掘,而就是这少量挖掘出的宝物,更是激起了人们的探宝之心。

《清文宗实录》卷八十九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政府再次派某道员到锦江实地勘察,因找不到窖藏的确切地点而中止。咸丰三年(1853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旧事重 提,由吏部尚书等代奏,呈请寻找这笔财宝。他说亲眼看到彭山、眉山居民捞到张献忠遗弃的银子,"其色黑暗",听说"曾经查出归官,尚存藩库,有案可核",以此来证明张 献忠窖藏之事并非子虚乌有。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高潮,清政府财政困难,咸丰皇帝于是动了心,命成都将军裕瑞"按照所呈各情形,悉心访察,是否能知其处,设法捞掘,博 采舆论,酌量筹办"。但也是枉费心机,一无所获。

政府出面组织的打捞行动尚无所获,可以推测民间的打捞更难成气候,尽管如此,还是有无数人求"财"若渴。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当属民国时期杨白鹿的打捞行动。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