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align: center"> 淮南王对汉文帝很不礼貌(来源:资料图) 自杀是他杀的结果 然而,廷议阶段最大的疑点在以下对话记录中:汉帝国内阁高级官员袁盎陈述:皇上,您一向娇宠" />

汉文帝涉嫌二级谋杀(2)

时间: 2010-12-21 18:05    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12月15日第B5版    刘黎平     点击: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淮南王对汉文帝很不礼貌(来源:资料图) 自杀是他杀的结果 然而,廷议阶段最大的疑点在以下对话记录中:汉帝国内阁高级官员袁盎陈述:皇上,您一向娇宠案犯刘长,以至事态发展到今日,而且案犯性格刚烈,如今用司法严格地对待他,一路上又风霜雨露,一旦情况不测,恐怕陛下您落下杀害亲弟弟的嫌疑。 汉文帝刘恒回答:我只是苦一苦他,到时候还会善待他的。 最高长官刘恒定出的“苦一苦他”的原则得到了司法官员和地方官员的执行,囚车被钉上封条,一路上官员都不敢开封,刘长本人也不开封条,而当时汉帝国的法律条文中,囚犯能否自己开封条亦是迷。于是,在“苦一苦”的原则指导下,案犯刘长“苦”死了。案情的最大疑点由此产生:刘恒在有袁盎明白陈述的情况下,仍然采用这样的措施对待弟弟刘长,是出于什么样的居心呢? 我们不妨这样推测:刘恒知道弟弟刘长性格刚烈,不肯就范,不能接受司法的侮辱,已经下定决心饿死。而且刘长服刑前有以下记录:“谁说我是个勇敢的人,我因为骄横的缘故不肯听从劝告,以至于今天,人生一世有什么意义,怎么能郁闷如此呢?”这分明是绝命词,刘恒却下令给囚车打上封条。一心求死的刘长自然不会主动打开封条,外面的官员更不敢造次。 于是,造成一个自杀的现象。可以这么说:刘长的自杀是刘恒造成的他杀。表面是自杀,实质是他杀。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淮南王的放纵或许源自他母亲的惨死(来源:资料图) 对汉文帝罪名推测 当然,案件已经相隔两千多年,出于严谨考量,我们不能从用心就判定汉文帝蓄意谋杀,但至少可借用美国的法律,给汉文帝的行为定性为:二级谋杀,英文为Second-degreemurder。行为人并非预定杀人,只是想重创对方,却造成死亡。正如汉文帝所说的“吾特苦之耳”。只是想“苦”一下他,结果却致命。汉文帝犯的或许是二级谋杀罪。 关于案情的鉴定,由于资料有限,只能发展到这一步,下面继续分析涉案人和死者的心理和成长环境,跳开案情和司法看这个问题。 亲情层面分析 有手足之实却无手足之情 闻知刘长死讯后,汉文帝“哭甚悲”,并且分封刘长的儿子为王侯,但是这些都不能弥补当时下手的冷绝态度。早干吗去了?或许从政治角度进行解读,为争皇位,爹娘尚可不要,何况兄弟。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刘长谋反实在太缺乏政治和民意基础了,文帝何必要杀他?答案只有如此:这两哥们有手足之实,却无手足之情。刘长自杀与否与他刘恒有何关系?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父亲:汉高祖刘邦。却出自不同的子宫:刘恒的母亲是薄氏,是刘邦的妾;刘长的母亲是赵王张敖的美人,连妾都不是,公元前199年,刘邦去张敖的地盘视察工作,张敖将美人献给刘邦,于是有了刘长这个孽子。 哥哥刘恒履历:生于公元前203年。在公元前197年的时候,刘恒被封为代王,随母亲前往山西就职,母子俩在边城度过17年,刘恒回到长安登基时,已经25岁左右。这期间与弟弟刘长实在没多少交集空间。 弟弟刘长履历:公元前198年,刘长母亲卷入一起谋反案,入狱。美人上诉,请求看在腹中刘家骨肉的分上,赦免罪行。父亲刘邦无暇顾及,吕氏出于妒忌,不转达,审食其不敢转达,刚烈的美人在刘长出生后自杀。刘长出狱,三岁时封淮南王。在哥哥刘恒登基前一直生活在首都长安或封地淮南,与其兄并无多少交集机会。 成年时很难培养兄弟感情:等哥哥登基,兄弟有见面机会时,大家都已经是成人:刘恒25岁,刘长18岁。没一起穿过开裆裤,没有一起打过陀螺,等到成年阶段再来恶补,要培养那种兄弟亲情,实在勉为其难啊。资料记载,刘长经常钻入哥哥的元首专车,拍着刘恒的肩膀称兄道弟,你以为是兄弟亲情吗?非也,是刘长刻意侮辱这个皇帝哥哥。 身为天下至尊的刘恒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弟弟,一身城市气息,在自己面前显摆,能提起手足情吗? 心理层面分析 母亲非正常死亡致孽子心理 兄弟二人的成长环境与心态 哥哥刘恒:8岁时就随母亲去边关,在矛盾重重、杀机四起的长安,如果能被边缘化实在是一种幸运。刘恒在这里获得完整的母爱,历史上流传的代王刘恒亲为母亲尝药就是亲情的写照。公元前180年,刘家与吕家的政治斗争结束,刘家胜出,大家商量新的元首,居然选定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刘恒,说来说去就是因为他厚道,且没有复杂背景。因此,刘恒应该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去上任的,天上掉下馅饼,心态怎么会不好? 弟弟刘长:监狱里出生,没了娘。稍稍大一点,就生活在吕氏诛杀刘氏的白色恐怖中,凭着他讨好的外貌和言语,居然被吕后视为掌上明珠,总算过关。但是生活环境的平静并没有孕育他心灵的平静,刘长继承了母亲刚烈的性格,而母亲冤屈的死,更促发他的刚烈。 刘长后来的荒唐行为,若追究心理原因,多半源于他母亲的死。刘长的母亲入狱期间,想过很多办法,托过很多人,刘邦不理,吕后吃醋。那就委托周边人吧。当时审食其是吕后身边的红人。美人总算找到他,然而,审食其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含糊了这个问题,没有传达。美人就在这种含糊中死去了,母亲死于一个不公平的环境,刘长生出来之后没有母爱,他在一遍又一遍的思念亡母想念亡母的过程中,审食其的骑墙保身态度像一把刀一样,一次次割伤他幼小的心灵。 仇意泛滥造成悲剧后果 终于有一天,审食其为他当初的骑墙埋单了,被刘长一椎致命。且看刘长的刚烈表现,他打着赤膊上朝廷请罪,这孩子能言善辩,列举死者三桩罪行:间接杀害母亲,这是私仇;赵王如意之死,审食其没有援救,说明他的罪行不只是针对他刘长一个,是个惯犯;没有站稳立场,反而与吕家混在一起,这是政治立场的问题,是公仇。一番话说得汉文帝也不得不赦免他。 仇虽报,但仇意未尽,他以一种债权人的眼光看待这个王朝,总觉得这个王朝亏欠他母亲的太多,他要替母亲无尽地索取。所以说,仇有时不只是事实问题,也是心态问题。刘长的心态,就是孤臣孽子心态。母亲遭遇不公正待遇而死,他的愤恨之火很难随着仇恨的燃尽而歇息。加之他对这样一位突如其来的兄长毫无手足的感觉,因此,在仇恨之火蔓延的时候,他更加没有亲情的禁忌。 刘长一次次违规,其实是在找一种破坏的快感,仇意泛滥的最后高潮就是:夺权。当谋反不能成功,暴躁的刘长就说:“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最后杀死自己。 结语: 有一种孩子,叫做孽子;有一种心态,叫做孽子心态。这个孽,不是指庶的意思,而是指因为仇恨而边缘化的意思。他们的父母或遭遇不公平对待,甚至死于不公平的对待,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滴血之后,从此便用仇恨的视野覆盖这个世界和周边人,随时准备重击这个社会,甚至伤及那些无辜的人。《神雕侠侣》里的杨过,一直被父母死亡的真相和复仇事宜纠葛着,杨过是杨康的嫡子,却是武林世界的孽子。淮南王刘长便和杨过一种心态。他一直在为母亲的死纠葛着,怎么报复都不能挽回母亲,于是走向毁灭。 悲剧的是,孽子的上一代恩仇由于时过境迁,无法得到公正的解决。所以,在不公正地对待一对父母时,请不要忘记这对父母的背后有一对清澈的孩子的眼神。及时地公正,可以免除日后畸形的孽子心态。 公正,是另外一种关爱!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