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报复心理为何这么强(3)

时间: 2007-04-23 10:27    来源:         点击:
不顾一切的国家行为如果说巴勒斯坦人的报复带有单纯的复仇和情绪化色彩,以色列人的报复却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国家行为,涵盖着一个国家对局势和未来的长远战略考虑。正因为如此,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在很多情况下不仅仅表现为在受到侵犯之后的反击,甚至是在仅仅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首先发动先发制人式的打击,消除一切潜在的威胁和隐患。其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对外界危险的极端敏感,还有置国际舆论于不顾的“胆量”。1981年,时任以色列总理的贝京坚定地认为,决不能让伊拉克拥有可以摧毁以色列的核武器,并做出大胆决定:轰炸并摧毁伊拉克的核设施。6月7日黄昏前后,以空军的六架F-15歼击机作掩护、八架F-16战斗轰炸机携带炸药一起飞向伊拉克。机群沿着约旦和沙特边境低飞,巧妙躲过雷达的扫描,在两分钟内,把16吨炸药全部准确投掷下去,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彻底炸毁,消除了以色列周边的一大隐患。以色列人做事,历来只看结果,即使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先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让国际社会慢慢接受。以色列建国之初,耶路撒冷地位尚未确立。当时,几乎所有联合国成员都赞成对耶路撒冷实行共管,这显然与以色列的意图相悖。于是,以色列不仅坚决地对共管决议投了反对票,而且毅然采取行动,将政府机构迁往耶路撒冷。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色列在国际上陷入严重孤立,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和驻以外交官都拒绝到耶路撒冷会见或拜访以政府官员。但精明的犹太人开始了多方周旋,最终打破了这一外交僵局。借题发挥一箭几雕犹太人有两大财富:金钱和智慧。在国家战略中,以色列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精明。它会及时而巧妙地利用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维护或扩大自己的利益。所以,以色列在决定报复时,也不仅仅是对单一事件做出回应,而是常常借题发挥,要一箭几雕、一举多得。最近《耶路撒冷邮报》的一篇分析文章,比较了近年发生的两起极其相似的人质事件,以及前总理巴拉克与现总理奥尔默特做出的不同反应。2000年10月,在以色列单方面撤离南黎巴嫩半年后,三名以军士兵被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绑架。时任总理的巴拉克决定军事上保持克制,采取外交手段解决人质危机。三年之后,以色列用400多名被关押的激进分子,换回了三名以军士兵的尸骨。现在,奥尔默特面临着当年巴拉克一样的选择。这一次,他决定放弃外交努力,而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夏雨”行动表面上是为了营救被绑架的人质,而实际上已演变成对巴勒斯坦发起的一次全方位打击行动。对此,以官员也不避讳。进攻加沙,更是为了摧毁巴激进组织的武器加工厂,使其陷于瘫痪;派战机飞越叙利亚总统府上空,是为了向叙利亚和流亡在大马士革的哈马斯领导人发出威胁信号;逮捕哈马斯政府高官和立法委员,轰炸哈尼亚总理的办公室,不仅是进行威慑,甚至可能要颠覆哈马斯政府。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