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为白起正名想到的(3)

时间: 2006-09-20 14:56    来源:         点击:
再者,楚国对秦国的恐惧由来已久,只要秦国不主动南侵,楚国是不会触怒这个强横的邻居的。另,长平僵持之时,白起曾犹豫要不要把镇守南郡、防范楚国的八万大军北调上党,此时范雎的外交发挥作用,迫使楚国直到三年后邯郸大败时才敢出兵——而这是建立在信陵君解围邯郸之后,而非长平大战的同时——长平期间,春申君和不肯发兵的魏国晋鄙一样,道义上出兵,战略上却一直在观望,并非所谓的“南北呼应”。战国四大公子交情不浅,为何有实力发兵的魏楚两国在秦赵对峙、甚至赵括被围时按兵不动,而非要在秦军围困邯郸、赵国行将灭亡之际才出手呢?这不是燕国无名将,齐赵没有宿仇能一言蔽之的。站在其余五国的立场,最好的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可事实却是赵国惨败。五国不希望赵国强大,更不希望赵国过早的被秦国灭亡——秦灭赵,不仅打破了6=1的均衡,更打破了六国之间微妙的均衡。五国的策略有点像蒋介石的心态,宁可让日本人欺负,也不能让共产党骑在头上。齐赵没有交锋,并不说明齐国不怕强大起来的赵国,只是暂时没有利益的冲突或是仍有可以牵制赵国的条件——这便是齐秦历来互通使节所在。战国混战,不是简单的计算谁和谁有仇就能决定某一时期各国的国策的。至于长平本身,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举国对决,只可能有胜负,不可能平手或是某一方的主力得以保全。而长平的结果,便是秦赵两强同时削弱,才给了吕不韦大展拳脚的空间。长平之后,五国攻秦,打到的是函谷关而非“嘉峪关”,此战只是夺回了白起从魏国占领的河内郡,将局面拉回“互派人质”的均衡,并非什么“完胜”。秦国自然不是无懈可击,否则也不会二世而亡,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是不是该公正客观一点,而非一句“暴秦”一概而论。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通政治、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白起恐怕也排不上。战国名将,吴国伍子胥、孙武,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所谓“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然而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廉颇、白起、王翦、李牧,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秦赵在战国中最血性好战,尤其是秦国,因为彻底执行法家军功制度,所以全部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没有功劳,仍是老兵一个。在这种的环境下,才诞生了白起之类“兵痴”。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