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周秦礼制文化比较简论

时间: 2008-04-10 14:50    来源:    佚名     点击:
  秦人来自东方,西周春秋时期又处于西北边陲,常被视为戎狄。不过,西周春秋时“中国”与蛮夷戎狄的划分,“甸服”“侯服”“宾服”与蛮夷戎狄的“要服”、“荒服”的划分,并非完全像《书·禹贡》以及《国语·周语上》中祭公谋父所说是地域远近的划分,是以“礼”(即周礼)来划分的。从文献中看,西周春秋时期秦国的礼俗与周礼有相当大的区别。   一、 秦人祭祀制度不合周礼   (一) 秦人用人殉、用人牲不合周礼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秦国秦武公与秦穆公死后,均曾实行人殉制。《史记·秦本纪》云:“(武公)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左传》文公六年谓秦穆公死后,“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钅咸虎为殉,皆秦之良也”。《秦本纪》谓当时从死者有177人。《左传》文公六年借君子之口说:“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治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这种批评实际上是站在周礼的角度,对秦人殉葬制尤其是以贤良善人作为殉葬对象的做法进行了批评。   春秋时秦国还有以人为牲的习俗,这与周礼不同,却与东夷之欲相同。《史记·秦本纪》谓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打算以晋惠公“祠上帝”,后因周天子与晋惠公之姐——亦即穆公夫人的请求,才赦免了晋惠公。另外考古发掘亦证明了这一点。秦都雍城内一共发现祭祀用的坑181个,其中以牛羊坑最多,人牲坑共有8个,每一坑埋1人,另一个坑与羊牲一同埋葬[1]。从文献中看,春秋时代以人为牲的习俗在殷人之后的宋国及其东夷一带。《左传》僖公十九年说“宋(襄)公使邾文公用,曾阝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这就是说在正在谋图称霸的宋襄公打算用以人为牲的方式把东夷联合起来,而这正好给我们透露一个重要的信息:东夷与宋国是实行以人为牲的习俗。宋襄公也正是用这一特殊的习俗把东夷联合起来。宋人及东夷以人为牲的习俗后来波及到鲁国与楚国。《左传》昭公十年记述鲁国伐营献俘,“始用人于亳社”;《左传》昭公十一年记述冬十一月楚子灭蔡后,以隐太子作为人牲用于冈山。西方诸侯因秦国是从东夷迁向西方[2],故亦有以人为牲之习。从考古与文献资料来看,西周春秋时期人殉之习残存于殷遗民活动的区域之中。特别是宋襄公时代,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让这惨无人道的殷礼死灰复燃,并波及到与之相近的鲁国、楚国等地。但就是这些国家用人为牲,却遭到本国士大夫的强烈反对:如宋国的司马子鱼、楚国的申无宇、鲁国的臧武仲等。以此推测,西周春秋大多数国家没有以人为牲之习。但西周春秋时期秦国殉葬制度仍然盛行,如凤翔八旗屯春秋早期秦墓车马坑BS101[3]、凤翔西村战国早期秦墓车马S1[4],均发现有殉葬现象。秦始皇死后用大量的兵马俑作为陪葬,实际上是这种人殉制度的变种。笔者曾经指出,用木俑、土俑便是东夷人殉习俗的文化变异。《孟子·梁惠王上》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实际上,孔子的说法是不对的。作木俑土俑,是因商代及东夷的人殉习俗的变化而来,是一种进步现象。从文化角度看,这是人殉习俗文化现象的变异;从历史角度看,是人殉现象的改良、进步[5]。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