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京的动荡政局

时间: 2012-06-11 10:02    来源:《史说北京》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点击:
原文标题:运动事变走马灯:民国时期北京的动荡政局 民国初年的贫困北京   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从社会性质的角度来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看,1912年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代结束了。   (一)民国时期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   民国时期的北京,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37年的时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8年)。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的16年中,1912—1916年是袁世凯统治时期。他复辟帝制失败,抑郁而亡后,北洋集团出现了分裂。先后有皖系、直系和奉系军阀分别控制着北京,1916—1920年是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年是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年是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8年奉系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了北洋政府在北京的统治。   第二阶段是南京政府的北平时期(1928—1937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南京,但北京仍然是文化、教育中心,出现了新学校、新学科,新建筑、新设施,新技术、新生活。   第三阶段是日伪统治时期(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北平沦陷。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北京第三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先后攻入北京,1937年日本再一次占领北平,开始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在占领区建立伪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北京为伪政权的首都。1940年日本在南京成立汪伪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伪首都迁往南京。   第四阶段是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国民党的北平时期(1945—1949年)。   民国时期的北京,风云跌宕,演绎出许许多多重大事件,在此撷取一二。   1.清帝退位   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是清末民初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清廷统治面临危机,11月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国出现一南一北两个政权的对峙,一个是北京的清王朝,一个是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世凯正式提出清帝退位优待条件,22日,英、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袁世凯加紧了逼宫的进程,以利害游说和威吓隆裕太后,26日,大清禁卫军统领良弼被刺,隆裕太后见大势已去,被迫决定宣统退位,并授权袁世凯全权与南京政府商定清帝退位条件。2月12日,隆裕太后携6岁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颁布《退位诏书》,宣布宣统皇帝退位,这是大清国在紫禁城的最后一次朝仪。至此,清王朝寿终正寝。   隆裕太后接受清室退位《优待条例》,同意清室退位,虽为形势所迫,但在历史上应该给予肯定。当时一些清朝王公贵族提出不接受《优待条例》,撤回满洲重组新的朝廷。清朝在东北还有一支由满族士兵组成的禁卫军,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仍效忠于清室;东北还有俄、日等外国势力也希望清廷能退到东北,乐见东北从中国分裂出来,日本军阀甚至准备劫夺宣统皇帝,搞满蒙独立。当时形势非常险恶,最终隆裕太后做出这一历史性的抉择,避免了中国走向分裂的危险。   清室退位《优待条例》包括: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民国每年拨400万元供皇帝支出;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德宗(光绪)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禁军编入民国陆军。此外,还包括对清皇族待遇条件四条,及满蒙回藏各族待遇条件七条。按照《优待条例》,清帝退位后“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仍用宣统纪年,仍居宫禁过小朝廷生活,直至1924年被军阀冯玉祥赶出宫。   2.袁世凯窃国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清廷在危机中起用袁世凯出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主持朝政,清王朝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袁世凯手中。袁世凯陈兵长江北岸,以武力威胁南方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促成南北统一的愿望,促其进行和谈,11月袁世凯提出停战、清帝退位、选袁世凯为大总统的议和三条件,在英国公使的斡旋下,12月实现南北和谈。袁世凯以逼迫清廷退位为条件,换取南方革命党支持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英、美、德、日、法、俄等帝国主义列强施压,敦促革命派尽快向袁世凯妥协让步。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双方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袁世凯见时机成熟,加紧利用革命党向清廷施压,逼迫清朝皇帝退位,2月6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退位《优待条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向袁世凯交出最高统治权力。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就向南京政府通电表示支持民国,孙中山宣布辞职。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从大清国内阁总理大臣“华丽”转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就此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领袖,又掌握清朝廷军政大权,孙中山对袁世凯还是有所防范的。他对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提出了三个条件,以便对他进行制约。第一,临时政府首都设在南京;第二,袁世凯在南京就任大总统;第三,新总统要遵守《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革命性的约法,也是立宪之始。但后来历史的发展都按照袁世凯的意愿设计: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北京,最终取消《临时约法》。孙中山提出的三个条件,一个也没有实现。   3.两次复辟帝制丑剧   民国时期的两次复辟帝制丑剧,一次是1916年1—3月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另一次是1917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   洪宪帝制暴露了袁世凯是个假革命,他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推翻共和,而行帝制之行为。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做真龙天子,在即位之前大张旗鼓地做了一系列准备: 按照传统礼制,1914年9月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月穿着“中华帝国”龙袍到天坛祭天;1915年废除民国纪元,改元洪宪;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改中南海宝月楼为新华门;命令将故宫外朝宫殿宫门匾额上满左汉右排列的满文都去掉,改成汉文单书(至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等外朝宫殿宫门上的匾额仍保留汉文书写的匾额)。袁世凯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于是在此之前大肆整修太和殿,把象征帝王集权的宝座更换为西洋风格的高背大椅。他看到宝座上方的轩辕镜,害怕掉下来砸死自己,便下令将龙椅后移两米,至今太和殿的龙椅仍没有挪回原位。袁世凯上演帝制丑剧之时,全国掀起了反袁运动。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了护国战争,各地军阀纷纷宣布独立,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被迫一再推迟登基大典,最终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历时83天的皇帝梦结束。同年6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病死。 class=’page’> 上一页 1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