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怕中国的大刀队

时间: 2010-10-27 14:39    来源:《万家岭大捷》    叶绍荣     点击:
  日军最怕中国军大刀的最新解密   据守东孤岭右翼主阵地的第一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挥起大刀,冲入敌阵,与日军拼刺刀。梁华盛第一九○师有个特点,除步枪外,每人清一色背一把大刀。   尚在湖南衡阳组军时,宋哲元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在长城要隘喜峰口战斗中奋勇杀敌、威震敌胆的故事,挥之不去地萦回在梁华盛的脑际。那首由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为宋哲元第二十九军大刀队而创作的《大刀进行曲》,旋律激越,慷慨悲壮,一时间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唱得多少人潸然泪下,热血沸腾: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梁华盛不止一次地读过天津《益世报》登载的那篇《喜峰口的英雄》的文章,那灼热滚烫的文字总是不停地叩击着他的心扉:   法国人忘不了凡尔登的英雄,中国人永世万代亦不应忘记喜峰口的英雄……做凡尔登的英雄易,做喜峰口的英雄难。后者是光着脚、露着头,使着中古时代的大刀,去接替败退了的防线……喜峰口的英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又抬起头来了。   多少个日日夜夜,梁华盛盼望自己也能像宋哲元一样,带着一支这样的队伍纵横驰骋在疆场上,杀敌报国。因此,在武器配备方面,除常规武器之外,梁华盛执意为他的第一九○师官兵每人配备了一把大刀,并请来一位刀、枪、剑、戟样样精通的武林高手,专门传授大刀对刺刀的格斗技法。这位名冠海内外的武林高手传授的技法很是独特,既简单而又中用。格斗时,先用大刀背对着对方的刺刀使劲一叩,拨开对方刺刀的锋芒,然后反向用大刀的锋刃对着对方的颈脖处用力一砍或是使劲一拖,对方立马毙命……   遍稽史料,日军怕中国军队的大刀队,并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确有其事。   其实,日军怕中国军队的大刀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日军迷信,日军认为在战场上被大刀砍掉脑袋后便永远不能转世投生,只能成为孤魂野鬼。   梁华盛第一九○师的大刀果然厉害,当朱团第一营的官兵们举着大刀冲入敌阵时,伊东第一○一师团的日本兵赶紧拉栓退膛卸下子弹,挺着刺刀迎了上去……   在此之前,我对日本鬼子只要一拼刺刀,便要卸下枪膛里的子弹这一怪异而引人注目的细节一直困惑不解。说实在的,从杀伤敌人的角度看,将子弹留在枪膛内不是更保险吗?万一拼不过对方,举枪对着对方一扣扳机,“砰”的一枪便结果了对方,不是更省事吗?打仗的目的不就是有效地保存自己,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么?小时候,我看《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抗日影片及《烈火金刚》《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长篇小说,当看到日本鬼子拼刺刀卸子弹时,说实话,当时我一方面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迂腐刻板而感到可笑,另一方面又暗暗地为他们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敢打敢拼的精神而肃然起敬。特别是看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当看到投诚反正后的鬼子兵武男义雄,在讲到自己与八路军拼刺刀时被开枪打伤的经历时,气得哇哇大叫,事后他逢人便伸出大拇指说:“共产党的这个!”然后又伸出小拇指说:“八路军的这个!”小时候我曾一度对此津津乐道。直至为了写作此书,我南北游走搜集资料,当我在地处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国家图书馆里,看到了作家萨苏所著的《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这本书时,我方才弄明白日本鬼子拼刺刀时退子弹的真正原因。作家萨苏的这本书取材独特,这本书的资料,全部来自作者从日本搜集到的日本人自己的报刊书籍,因而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特别的真实可信。原来鬼子兵拼刺刀前自卸子弹,是因为鬼子的“三八大盖”穿透力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击穿对方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击穿对方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的弹丸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再加上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距离太近互相重叠,给自己造成伤害的概率也更大,这才是日军拼刺刀时自卸子弹的真正原因。基于此,日军《士兵操典》里对拼刺刀前必须自卸子弹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根本不是什么武士道精神。而中国士兵不卸子弹,是因为一般的中国士兵单兵素质不如日军,此外,中国士兵手里的“中正式”、“汉阳造” 步枪,穿透力虽不及“三八大盖”,但杀伤力却比“三八大盖”强得多。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