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到底谁是第一个汉译者?

时间: 2006-10-10 10:33    来源:         点击:
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战歌”的《国际歌》,最早是由谁译介到中国的呢?有说是瞿秋白,有说是萧三,有说是郑振铎与耿济之合译,但是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北塔考证,在这些名流大家之前,还有一位无名小辈——列悲,更早地发表了《国际歌》的全译本。那么,究竟谁才是《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译者呢?

发表于《新青年》季刊创刊号(1923年6月15日)上的《国际歌》,署“柏第埃”著,未署译者名。“柏第埃”今译鲍狄埃。2005年2月,中央编译出版社给我寄来了他们刚刚出版的《寻芳草集》,那是绿原先生最新的随笔集,里面收了《〈国际歌〉几种文本的比较》一文。那是老先生写于1999年、最初发表于2000年3月24日《解放军报》的文章,原来的题目有点耸人听闻,叫《〈国际歌〉译文改动真相》。文中说:“中国传唱的中文歌词是1923年从俄译文本转译的,译者不详。”绿原先生是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化史的过来人和见证者,他应该听说过某位甚至不止于一位《国际歌》译者的名字;但他说“不详”,应该是有隐曲的吧。这激发了我探讨的兴趣。

瞿秋白说

2005年11月11日的《中华读书报》登载了焦雨虹的文章《〈多余的话〉:“书生革命者”的困境》。文中说,“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的是瞿秋白。此文是书评,评的是陈铁健导读、选编的瞿秋白作品集《多余的话》(2005年8月,贵州教育出版社)。焦的这一论断应该是来自陈铁健。2005年6月,我去常州参加“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有幸见过这位瞿秋白研究界的权威学者。我手头有他的论文集《绿竹水南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里面收了他的宏文《重评〈多余的话〉》,此文被认为是新时期著名翻案文章,最初刊载在《历史研究》1979年第3期。也许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当时国人的眼球,那篇文章劈头就是《国际歌》,说“《国际歌》中文正式歌词的第一位译者,是瞿秋白同志,译作时间约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陈铁健的这一说法影响很大。2001年还有两个来自国防大学的作者马祥林和徐焰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瞿秋白译词传谱〈国际歌〉》一文中说“瞿秋白在党内素有才子之称,是第一个把《国际歌》正式译成汉语的人”。从使用“正式”一词来看,这两人是沿袭了陈的说法。可惜陈的说法本身是模糊的,何谓“正式”?“初期”到底是哪一年?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