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玉器管钻轳辘机械的探讨

时间: 2008-01-18 16: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 2002总第三期    邓 聪     点击:

史前玉器管钻轳辘机械的探讨

邓 聪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

      穿孔技术是玉器制作技术探讨的热问题。穿孔技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约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始阶段。俄罗斯及日本考古学者Semenov1及长沼孝、火田宏明2对旧石器时代穿孔技术作过深入的讨论。迄今所知,在旧石器时代阶段并没有发现管钻的穿孔技术。目前我们可以把管钻穿孔作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新技术,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崧泽、凌家滩以至良渚文化中,玉器管钻技术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可以视为玉石技术分化上最明显的特征。迄今有关玉器管钻技术的探讨,一般只停留在臆测的层次。最近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纪念会议上,林华东先生综合讨论了佟柱臣、周晓陆、张敏、牟永抗、汪遵国等诸位先生所提倡管钻穿孔的意见。林先生提出管钻钻头及刀刃的说法,即是在竹管下端嵌入若干锋利细小的石刀刃片,石刀刃以石英、燧石、玛瑙之类制成,「刃部尖锐锋利」。事实上,玉器的切割或透穿与石刃的锋利与否,是毫无关系的。只有解玉砂硬度、温度(水)及运动速度才是玉器切割与穿孔最重要关键因素所在。不过,林氏对玉器穿孔提出一个颇有见地的看法,就是「把需要钻孔的玉器固定在如同陶车的转盘上,经不断地转动转盘,然后在固定好的竹管套筒式钻刀上利用杠杆原理逐渐加大压力,慢慢钻制而成」。3除却了上述钻刀概念外,陈先生这个想法是相当合理吸引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结合考古遗址出土遗迹及遗物,去证实具体管钻穿孔的实况。               近年环珠江口地区发现二十多处环玦饰物的作坊遗址,为管钻穿孔技术的具体探索,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资料。1995年1月我们在澳门黑沙遗址的发掘,从第一层沙质土之中,揭露出一处石英及水晶环玦的饰物作坊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年前。黑沙95A探方第一层生活面中发现一处红烧土与砾石构筑遗迹。这里围绕红烧土的周围,出土环玦制品及芯。据观察环的内璧及芯的管钻面上,均遗留有由于高速旋转形成的光泽及线状痕迹。同样就在红烧土的附近,出土一种长椭圆形的砾石,砾石长轴两端各有一处乳凸,两处乳凸周围亦可以见到有明显由于高速旋转带动而形成的光泽及线状痕。环、芯及上述砾石三者出土空间位置相当接近,而三者同样遗留有由高速带动旋转的摩擦痕迹,其中相互间的关系如何解释,引人入胜。在研究初期的阶段,笔者对于这种石器在《澳门黑沙》报告中称为“环砥石”,认为是用作打磨环玦内沿的一种砺石。4现今看来,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具体理由有以下两点: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