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期龙山时代前考古文化的演变3

时间: 2006-09-20 14:57    来源:         点击:
三、BC4000年至BC2600年前后这一阶段可以划分为三段,大致和大汶口文化的早中晚三期对应:1.BC4000-BC35002.BC3500-BC30003.BC3000-BC2600前后在第一个五百年中,中原地区是东西两大势力对峙: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和大汶口文化早期。同一时期,北方辽河流域持续约千年的红山文化开始,红山也深受强大的庙底沟势力影响。湖北的大溪文化继续发展,其与中原文化有着相互交流和影响,但总体说来中原仰韶的力度更强,在鄂西北和豫西南的汉水流域,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仰韶文化遗址存在。东南地区马家浜文化开始过渡到菘泽文化。同时北阴阳营文化开始。北阴阳营文化可能是淮河流域考古文化向东发展的结果。在第二个五百年中,中原地区仍是东西两大势力对峙: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和大汶口文化中期。但在该时期内却出现了一个水平很高的中心聚落----含山凌家滩遗址。凌家滩遗址有明显的来自北方的文化要素。结合大汶口中期、北阴阳营以及花厅、刘林等遗址来看,我们应能看到一个以凌家滩遗址为中心的崇龟文化圈。大胆的假设认为凌家滩很可能是当时诸方势力联盟所形成的特殊文化,而各文化的汇集点凌家滩就成了当时的文化中心。这一时期中,湖北地区大溪文化向屈家岭文化过渡。期末,屈家岭文化开始向东和向北辐射其影响力。BC3000年前后带有屈家岭文化痕迹的中心聚落---尉迟寺遗址出现在淮北地区。标志着凌家滩遗址所代表的势力被取代。与此同时,大汶口文化中期结束。在中原的西部,仰韶文化也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仰韶和河南龙山文化的过渡文化---庙底沟二期。而庙底沟二期中存在来自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耒耜也在此后进入中原。BC3000年,在北方是红山文化结束的时间。在东南地区这一时点标志一个大的时代转折:河姆渡文化结束、北阴阳营文化结束。淞泽文化向早期良渚文化过渡。在良渚文化中可以见到凌家滩遗址的部分要素,不排除凌家滩势力被取代后,有部分先民向东南迁徙。西部仰韶半坡类型的残余在这一时期向西发展,形成马家窑文化。半坡类型在山西的残余也在这一时期向山西中部退却。马家窑文化大体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四个类型。从陶器的器形和彩陶纹饰上,也表现出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间,有上下叠压的地层堆积,特别是石岭下类型的彩陶纹饰和器形犹具有从庙底沟类型递变来的踪迹,可以看做是仰韶文化的一个变体。而马家窑的继承者是齐家文化。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