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怒江:打鬼子蒋介石按兵不动激怒美国(2)

时间: 2011-09-29 16:39    来源:《血战缅甸》    安于道     点击:
  最终拍板的蒋介石,比谁都显得谨慎。他知道此次出征非同小可,上次远征军出国抗日功败垂成,指挥不当是败因之一,罗卓英和杜聿明的不和,也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次的远征军总司令一定要有着卓越的领导能力,能协调何应钦和陈诚两个派系的矛盾,否则战斗力将大受影响。另外,这次远征军司令的人选,必须有深厚的资历,能镇住杜聿明、宋希濂这种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集团军总司令。最后,此人不能有野心,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远征军装备精良,如果落到“坏人”手里,对自己的政权将是极大的威胁。   蒋介石考虑再三,决定还是请卫立煌出山。说实在的,蒋介石一直对卫立煌不太放心,在与共产党“保持距离”这个问题上,卫一直显得不够坚定。不过,根据这两年对他的观察,蒋发现此人没有野心,不拉山头,不结党营私。最让蒋放心的是,这里是大西南,共产党的八路军远在西北,就有什么想法也没什么大碍。   就这样,卫立煌出任了远征军总司令。   虽然他没想到自己会出任此职,但此等重任落到肩上,卫立煌还是感到十分荣幸。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刚一上任,就找参加过上次远征军的军官谈话,向他们学习。虽然上次远征军大败而归,但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惨痛的教训也是宝贵的财富,在原始森林里如何跟日寇比耐性,如何躲避敌人架在树上的机枪……卫立煌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整理出来,再由参谋人员到各部队“传经”。   接着,卫立煌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云南的少数民族。滇西交通不便,文化也相对比较落后,这里由土司(少数民族的首领)占山为王。卫立煌深知,土司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得不到土司的支持,仅靠云南省政府的行政命令是很难动员全境百姓的。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卫立煌骑着马,走着汽车都无法通行的崎岖山路,逐一走访当地的土司。   这一举措,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当地土司把他当天子一般膜拜。过去龙云很瞧不起他们,动不动就派兵镇压,现在司令长官亲自来访,让他们感到莫大的荣耀。土司们纷纷焚香歃血盟誓,坚决支持抗战。   正是卫立煌的抚慰,在后来的反攻中,滇西人民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与土司们对卫立煌的感恩之心是分不开的。   据统计:整个远征期间,有16万滇西人民在为远征大军提供物资运输,其中出动良马119万匹、驼牛32万头。在支援前线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死亡民众3854人,死亡骡马4700余匹,死亡驼牛1500余头。以上数字还不包括修复各条公路、铁路时所使用的民众。   反攻缅甸的第一步是如何安全地渡过怒江。为此,卫立煌多次到怒江沿岸视察。连接怒江东西两岸仅有的惠通桥,已在上次退守中被中国守军炸掉了;在目前这种严重对峙的情形下,想修复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修复了,也不适合大规模的渡江作战。   那么,现在要想渡江,就只能靠船只了。怒江的江面虽然不宽,但水流湍急,行船困难,如果日军在远征军渡江过程中用重炮攻击,那远征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为了减少损失,卫立煌决定多处渡口同时渡江,这样只要有一两处渡江成功,就可以在对岸建立滩头阵地,就可掩护后续渡江部队了。   对中国远征军即将发起的渡江战役,美国人非常支持,他们专门为渡江部队配备了帆布船。这种帆布船是专门为渡江设计的,它由十几个连续的尼龙气囊组成,非常轻便。放气后折叠起来可以放入背包,一个人就可以背走;充气后,则可变成一条两米长、一米宽的小船,即使被激流冲翻了也不用担心,因为船是由气囊支撑的,怎么也沉不下去。   美国教官们耐心地教中国士兵怎么吹气,怎么装拆,怎么搬运,怎么上下船等,很快,中国战士便学会了怎样使用这些“变形金刚”了。   反攻在即,卫立煌仍然心事重重。尽管远征军有了美式装备,有空中支援,但卫立煌一点也不敢放松。   临出发,他在司令部再次召开军事会议,要求各部队认真总结,及时报告反攻的准备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会议把没有解决的问题都摆出来,共同讨论研究,在反攻前加以解决。   “据情报,在对峙的两年中,日寇曾强逼我国民在松山、高黎贡山筑起了永久性工事。”他不无忧虑地说,“尤其是高黎贡山,山高路险,是进入腾冲咽喉之地。反攻第一仗,便是一场恶仗。”   面对卫立煌的忧虑,远征军各路将领却显得心不在焉。卫立煌立马命令道:“全体起立。”   这些养尊处优的军官们虽说都站起来了,但从神情上看,都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在他们眼里,自己平日里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你卫立煌算什么?只不过是顶陈诚的班当个什么总司令,刚刚坐了两年的冷板凳,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卫立煌也知道这些人心里的那点小名堂,他严厉地将所有人扫视了一遍。看着他那如炯的目光,各路将领还是挺直了胸膛。卫立煌严肃地宣布:“5月11日开始强渡怒江。以第20集团军为主攻部队,第54军首先渡江!”   随着卫立煌的声音,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对准了第20集团军第54军军长。第54军军长名叫方天,也是第20集团军副司令。   卫立煌也看了方天一眼:“有问题吗?”   方天嘴巴嘟囔了一下,似乎有话要说,却又没有马上回答。   卫立煌见方天有话要说,便放缓了语气,毕竟现在说出来总比渡江开始后再说要好。“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咱们可以在会上共同探讨。散会之后,各自积极准备行动,不准迟疑,也禁止议论,以免影响军心。”   “这个……”方天支吾了一声,说,“诚如钧座所言,我们与日寇对峙两年之久,日寇一直在加强防御工事,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反攻行动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我是说万一……万一渡过江后,我们在对岸站不住脚,就有可能要撤回来。因此,我想请教工兵处长,假如攻击不利,大军要撤回江东,你能不能保证把部队运送回来?”   工兵处长傅克军和王乃楷面面相觑。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要知道,渡江时部队登舟,是有秩序的;可撤退则是兵败如山倒,哪会有秩序可言?没有秩序,谁又能保证能将部队送回?   大概与会的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家以为卫立煌会因为方天想到了这个问题而称赞他,可卫立煌却猛地一拍桌子,把水杯都震翻了,在场的所有将领都吓了一跳,这也让方天打了个哆嗦。   只见卫立煌怒不可遏地指着方天吼道:“我们养精蓄锐两年之久,又有了先进装备,火力占压倒优势,仗还没打你小子就想着当逃兵?你还是军人吗?”卫司令越说越激动,“现在我决定:大军渡江后,所有渡江船筏立即烧毁,我要请保山父老乡亲到江边观战,我倒要看看有哪个有脸敢泅渡退回!”   此话说完,卫立煌竟然连会都不开了,拂袖而去。一屋子满脸诧异的军官,这时都有点不满地看着方天。他已是满额头都是汗水了。   因为长官没有宣布“散会”,诸将领不敢擅自离开;因为长官也没有说“稍息”,谁都不能懈怠坐下,一个个仍然挺胸端立着。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对方天更加不满了。但更多的人则在想,卫立煌该不会真的把渡船烧了吧?难道真要学西楚霸王那样破釜沉舟?他不会真的把老百姓召集过来看戏吧?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卫立煌回来了。此时的他,与刚才判若两人,只见他笑着摆摆手:“啊,诸位请坐,请坐吧。抱歉啊,刚才我太激动了。”不过说到这里,刚浮上脸的笑意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停了停,话锋一转严肃地说:“假如一个士兵未战先怯,到了战场上,只不过一个战斗岗位作战不力;倘若一个将领没有了必胜的信心,那将会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谁再敢说撤退谁就是癞皮狗,不敢打仗的猪!”   这话从卫立煌嘴里迸出来,更让军官们目瞪口呆。卫立煌没有说“军法从事”之类的话,而是说“癞皮狗”、说“猪”,听惯了“军法从事”的将领们,这下反而难为情了,再也没有哪个像方天那样“不识趣”地提撤退的事了。   卫立煌依然很激动,他挥舞着拳头说:“我不知道你们现在还怕什么?要知道,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两年前的远征军了。想想吧,有那么多兄弟死在日寇手里,到现在,我们还不该为他们报仇雪恨吗?现在我们有强大的炮兵,有空中掩护,如果渡江时日本鬼子敢来捣乱,一定叫他们死无全尸!”   众将领的眼中都燃烧起了仇恨的火焰,尽管他们私底下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尽管他们来自不同派系,但大家都是中国人,都与日寇有着血海深仇,而且他们马上可以亲手告慰父老,这怎么不让人热血沸腾?   卫立煌“呼”地站起来:“全体起立!”   卫立煌扫视了一下众人,威严地命令道:“众将官听令,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集团,从栗柴坝、双虹桥之间强行渡江,以腾冲为攻击目标;以第11集团军为防守集团,负责怒江东岸守备之责;新编第39师、第76师、第88师各派出一个加强团渡江攻击,以策应第20集团军。以上凡有攻击任务的各部队,必须在5月10日之前,完成一切必要之准备,不得延误、迟疑。否则,按贻误军机论处,决不宽贷!” class=’page’> 2 下一页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