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政治韬略与人生智慧(2)

时间: 2011-08-11 19:50    来源:    陈进玉(国务院参事室主任)    光明日报        点击:

 

    第二,“以道事君”。刘伯温说:“以道事君者,忠之大也。”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治国理政应当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也包括社会正常运行必须服从的真理和规律。在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专制下,刘伯温在看待君臣关系上能提出“以道事君”的理念,需要莫大的政治勇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凤阳建都、平定王保保和选任宰相等重大问题上,刘伯温都敢于在朱元璋面前直言,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主张。当时,明初定都何处,有争议。朱元璋提出除金陵(今江苏南京)之外,在临濠(今安徽凤阳)建中都,实际上是想把首都迁到老家去,尝尝荣归故里的风光。刘伯温犯颜直谏说“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王保保未可轻也”。刘伯温之所以坚决反对,理由有两条。一是营建中都工程十分浩大,而天下初定,百姓尚未得到休养生息。再说,金陵与临濠相距并不遥远,在临濠营造中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二是元代著名统帅王保保仍握有重兵,对新生的明政权威胁甚大,需集中力量认真对付。但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正确建议置之不理,于洪武二年命令开工在临濠营建城池宫阙,前后六年,耗费极大。加上朱元璋在同王保保的战争中又吃了败仗,死伤无数。在这种形势下,洪武八年四月,恰好在刘伯温去世之时,朱元璋最终不得不亲自撰写罪己文告,到中都祭告天地,罢建中都。刘伯温的逆耳忠言终被验证,也彰显了这位开国功臣“以道事君”的高尚人格。

 

    第三,“以智制胜”。刘伯温从小聪慧过人,博学强记,注重社会实践,因此成为那个时代智慧超群的杰出人物。刘伯温生生不息的天道观,知必有见于行的知行观,教为政本、重德致用的教育观,试之事而后识贤的用人观等,都是他哲学智慧的结晶。刘伯温逝世后,人们根据他参与指挥过的军事战役和办理过的重大事项加以演义,逐步把他神化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天师”。而实际上,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并非天授,而是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观察和思考,来自于对世道人心的深刻洞察和体悟。这在他功成身退的变局中,也得到了体现。朱元璋的皇帝宝座坐稳以后,虚荣心和猜忌心大为滋长,开始杀戮功臣。刘伯温从朱元璋问相和定都等分歧中,敏锐地感觉到自己面临被冷落、被排斥乃至被铲除的危险。于是,他在年龄刚过六十,便当机立断,激流勇退,告老还乡,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朝政。就是这样,淮西集团李善长、胡惟庸之流,仍不放过他。在当时的权力倾轧中,刘伯温势单力薄,难以摆脱遭诬陷、受打击的可怕命运,但他依然坦然面对、沉着应付,最终得到较好的结局。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