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及其时代的人事纠葛

时间: 2011-05-29 11:10    来源:《文史天地》2009年第5期    伍立     点击:
光绪死因新说新证
  颇多争议的清光绪帝死因疑案,在百年后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终于得以确证:光绪帝突然“驾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据报载:为解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同时,这一研究也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纳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专家们历时5年,由光绪帝发砷入手,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对比、模拟实验、双向图例等工作,对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提供的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缜密的分析。经科学测算,光绪的头发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光绪悲剧的基本逻辑关系
  这是可以确信的。光绪在变法夭折后被囚禁十年,郁郁而终。在警卫森严的皇宫禁地,光绪被毒害而死,其嫌疑的指向,除了慈禧,几乎可以说别无他人。
  《瀛台泣血记》则早就指出,光绪之死,乃李莲英秉承旨意,将其毒毙。如今科学的鉴定,几乎可以为其定案。当然,也有说是自然生病官能衰竭而死,也不无道理,但是时间不会那么早。
  实际上,在囚禁之初,他的悲剧命运,就早已注定。
  而将光绪帝推到这个悲惨境地的推手,可以说直接跟戊戌变法的失败密切相关。倘若追根溯源,那就要说到康有为,光绪的精神支柱,固执褊狭;袁世凯,阴暗窥伺,变法后期守旧派发动政变之际他反戈一击。他们二人间接或直接将光绪置诸死地。
戊戌变法中的人事结构
  戊戌变法的直接原因在于中日甲午海战,因为失败,面临被瓜分的惨祸,所以知识分子发起以自强为目的的民族自觉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其主要推动者。
  康有为抓住了两个人。
  一个死的——那就是孔子,他把孔子的学说衍变成他康有为的微言大义,他很聪明,抓住孔子作为他的招牌。那些抵挡他的士大夫,即使反对他,也无从下手,因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抓住了孔子就抓住了回击他们的最佳精神高地。
  另一个是活的,那就是光绪皇帝。自强学会成立以来,康、梁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到了变法的前期,好像全国的舆论都在支持他们。
  光绪皇帝对帝国主义的外侮和逼迫,也想革新政治,努力救国。看到了康有为等人的公车上书非常感动,因此决心改革,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下诏定国是,康有为、梁启超被皇帝召见。光绪对他们非常赏识,命其在总理衙门行走,拔擢杨锐、刘光第、谭嗣同等人参与新政,一直进行到八月初的政变时代,这期间就是所谓的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推行了不少新政,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为实务策论考试;各省州县设立高等中小学堂作为培植实用人才的地方;另外就是调整行政机构,裁撤闲散衙门;在军事改革方面,部队实施新式训练,引入新机器、新兵器的生产和奖励;又成立制度局、民政局等等……但是这些维新政策也引起了很多旧官僚拼命的反对。康有为紧紧抓住光绪皇帝,以为皇帝之权至高无上,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但他不知道光绪皇帝几岁的时候就由慈禧太后抚养,光绪在慈禧的面前,从根本上说是畏之如虎、战战兢兢。清廷的实权实际操在颐和园慈禧的手中,旧党也就是所谓的后党诸人包围慈禧,请求收回成命,这时慈禧也不满意光绪皇帝,渐即有废立之意。光绪觉得危险逼近,悄悄下了一道上谕给杨锐等人,他说,我看圣母(慈禧太后)的意思是保护老迈昏庸的大臣,打击通达而有远见的精英。恐怕这次变法要半途而废了!作为我自己知道中国到了现在这个田地是非改不可了,但是如果强行为之,连我的地位也不能保住,所以你们现在最紧要的事,就是要想办法不要惹怒太后,不要顶撞她的旨意,须有一个转变的办法使新政能够继续下去。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