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铁钩镶

时间: 2012-01-19 11:59    来源:未知    点击:

查看原图

英博馆收藏的诸葛连弩图
  • 汉代的铁钩镶,由河北定县博物馆提供,在定县中山穆王墓出土。
  • 钩镶残长480毫米,上钩残长290毫米,尖部残失;镶部长190毫米,宽140毫米,上有一刺,高80毫米;镶鼻、下钩残失。
  • 钩镶是由盾演变而来的一种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中部是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钩为圆柱体的长铁鋋,都稍向后弯。上钩顶端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即镶鼻。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用圆盖钉钉在钩架上。盾上部有一刺。
  • 钩镶的作用是:镶用以推挡和击刺,主要起盾的作用;钩用以钩束对方兵刃,以利于自己的兵刃杀出。它的作用较单纯防御的盾要积极。所以汉代刘熙《释名·释兵》说:\
  • 钩镶创制于汉代,当时盛行铁戟,而钩镶对抵抗戟的进攻较为有效。因戟有横出的小枝,被勾束后,很难迅速抽回,持钩镶者即可乘机砍刺对手。汉晋以后,戟逐渐退出战场变为仪仗用器,钩镶也随之衰微以至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