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的本质(4)

时间: 2006-09-20 14:47    来源:         点击:

成康时代的宜侯,全铭已见上章,兹不具引,其中锡命虎侯移封于宜,赏赐的礼物也是若干彝物及弓矢,以及“易土,厥川三百□,厥□百又□,厥□邑卅又五,厥□百又卅”,比较前引《左传》及《诗经》的记载为精确,然而仍不易明白其确实四止。唐兰以为虎侯当是虞侯,本铭亦即泰伯仲雍受封吴国的记载(唐兰,1956:79),可备一说。“易才宜王人□又七生,易奠七白,厥用[千]又五十夫,易宜庶人六百又□□六夫”。明列了三种属民,王人与奠,都以姓为单位,当是一个一个宗族,与《左传》殷民六族七族的情形相似。王人可能为周人,莫人则可能是殷代旧族郑人,随虎侯南戍。“厥”若干人,可能是附属于上述二类高级属民的服役人口,在宜庶人则是宜地的原居民,相当于《左传》的陪敦与金文的附庸(白川静,1965A:529—552)。

也属于成康时代的大盂鼎(图23),其铭文记载盂受锡命继承乃祖南公的职务,受民受疆土,先列举赐予衣服车马旅饰及“易女邦四白,人鬲自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王臣十又三白,人鬲千又五十夫,□□自厥土”(白川静,1965C:651—672;高鸿缙,1962)。人员的分配与宜侯矢的比例也很相似。邦以下当是在盂地的服役人口,相当于宜侯矢的在宜庶人。夷王臣以下则相当于在宜王人那一项的服役人口。王臣的“臣”,人数少,而又有“伯”的尊称,显然不是低级奴仆,汪宁生以为此处之“臣”,并不是奴隶,而是职司服役人口的管理人员(汪宁生,1979)。人鬲的定义,有人以为是俘虏,也有人以为是俘虏转化为奴隶,也有人以为是可以按簿册校点人数的服役人口。不论语源如何,人鬲是服役的人口则无可置疑(杨宽,1965:100—110;徐中舒,1955;贝塚茂树,1962)。

(又名周公、周公彝、邢侯)也是成康时代有关赐民姓的铭文:“隹三月,王令众内史曰: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人人。拜首。鲁天子厥顺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令又周,追考对不敢,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册王令乍周公彝。”(白川静,1965C:592—603)这是赏赐邢侯三群臣属的册命。州人等三群人,据白川静的意见,都是殷王畿附近的居民(白川静,1965C:588—599)。陈槃以为三者都是东方国名,邢侯初封邢丘,赐以东方旧族,便是居三国的故地,是以《左传》闵公二年邢迁于夷仪,仍在邢国的旧地(陈槃,1969:266—267)。以此例延伸,则姬姓诸侯迁封于已臣服的故国,也认作为赐民姓,而不以封地为其内容。

综合文献与金文资料所见,西周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故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杨希枚以为古代赐姓制度,实是分封民姓、族属,与“胙土”、“命氏”合为封建三要素,其说至确(杨希枚,1952,1954,1955)。赐姓是赐服属的人民,胙土是分配居住的地区,而归结为命氏,其中又包括给予国号(如鲁,如宜)、告诫的文辞(如“康诰”)及受封的象征(如各种服饰礼器)。命氏实系代表了由原有族属分裂为独立的次级族群。西周的分封制在族群衍裂以组成新族群的意义,大于裂土分茅别分疆土的意义(杨希枚,1955:195—197)。这制度的出现及发展,正是前承殷商以“族”为社会构成分子的阶级(Kwang—chihChang,1980:162165);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RichardWalker,1953;Cho—yunHsu,1965:78—100)。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须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