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在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时间: 2010-01-06 14:13    来源:香港文汇报    赵坚     点击:

  从《论语》而来的“和”,不仅成了日本的国号和国民称呼,而且还成为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其起源为圣德太子(574至622年)制定的“宪法十七条”,其中除了第二条“笃敬三宝”为礼佛之外,其余十六条大部分来自儒学,尤其是受到《论语》的巨大影响。如“以和为贵,无忤为宗”(第一条)、“治民之本,要在乎礼。……君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国家自治”(第四条)、“惩恶劝善,古之良典;是以无惹人善,见恶必匡”(第六条)、“君臣共信,何事不成?君臣无信,万事悉败”(第九条)、“背私向公,是臣之道”(第十五条)等等,置入儒家典籍中,毫无杆格之处。

  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宪法十七条”的基本思路:即“礼”与“和”,来自《论语.学而》的“礼之用,和为贵”。对于圣德太子来说,礼是不同关系的“行为准则”,如君臣、上下、同侪、官民之间的关系,这些“准则”(礼)的实施(用),需要通过“和”之途径。“宪法十七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德目概念便是“礼”字(六次),并一再提及“臣道”、“君言臣承,上行下靡”,最后还概括性指出:“ 国非二 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第十二条), 强调君臣关系是“礼”的本质。这种本文来源于千里马学术导航关系的理想境界(贵),需要通过“和”去达成,因此在867字不长的篇幅里,充斥着“和”及其近义词,如“顺”、“睦”、“谐”、“谨”、“ 慎”、“通”、“承”、“齐”等,拳拳之意,昭然若揭。

  来自《论语》的“和”,本来就是一个组合或者团体内部关系的规范,如果用现代哲学的术语来表述的话,就是让一己的“个性”消融于集团的“共性”之中,也就是“宪法十七条”所说的“相共贤愚,如环无端”(聪明的和愚钝的共同从事,就像圆环一般没有首尾)、“我独虽得,从众同举”(虽然我独自行事亦有所得,却要跟随大众共同行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共”、“从众”和“同举”是以“礼”的规定作为前提,而在同一“组合”或者“集团”内部实行的,这可是视为圣德太子对《论语》里“礼”、“和”关系的精湛理解。孔子虽然在《论语.子路》篇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观念作为对“礼”、“和”关系的补充,但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和”(和谐)的结果往往倾向于“同”(一致),孔子儒学,尤其是宋明以后的理学,归根结底强调的是“同”,“大同”是目标,“和”只是手段,这是儒学整体的时代局限。日语有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同和”,和中文词汇“统合”比较接近,“同”在“和”先,以“同”成“和”,相当能说明日本民族对“和同”关系的基本看法。以“不同”保持和强调“个性”的观念,由卢梭率先在《忏悔录》中提出,在十八世纪后期的欧洲开始兴起,但在东亚各国,“个性”理论传来较晚,还依然是个崭新的概念。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