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与国学:在纠葛中共存

时间: 2006-10-10 11:09    来源:    佚名     点击:
学者们认为,科举与国学是辩证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阻碍

任继愈1916年生,山东平原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现为国图名誉馆长。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等。

陈明1962生,湖南长沙人。现为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儒教室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者之维》等;创办《原道》并任主编。

王曾瑜1939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宋朝阶级结构》等。

科举与国学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漫长的科举发展史中,科举对国学的发展有着片面而深刻的影响。本版通过三位学者的观点细述了它们之间的纠葛。

●科举促进国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举之前,考生们一般以读经学书为主,做官以后,读其他的国学著作就自由了。

●儒学作为文化道术,其整体的文化功能因这样一个政治制度的搭载而有相对稳定的发挥实现,但并不能说没有科举就没有儒学。

●经学里面有一个不太好的传统,就是把宇宙模式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创造、解释。

任继愈:科举促进国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科举首先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它由国家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材就是四书五经。它让多民族国家都要接受这个教育和经学训练,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各个民族的人才。

科举考试主要是经学,也就是圣人说的话。这就使经学得到了发展。这种发展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套叫做“国学”的东西。

国学和科举都起到了使各民族团结,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作用。科举制度的一个好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明朝以后有一个规定,各地区都要出人,比如云贵偏远的地方录取人少一点,江浙地区录取的人多一点,但都得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向心力和凝聚力,科举制度和国学加强、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唐朝的时候,科举考试出题比较活,考试的时候考文学,让人写诗。唐朝的诗歌很繁荣,与科举这个指挥棒关系很大。科举出什么题目,国学的那个范围就会有很多人去钻研。宋朝的时候,考试范围也比较广。书目列举在那里,你自己去读。为了读懂这些书,书生们还会参考其他的解释性著作。这个阶段,读书较多,知识面较广的人更有优势。

科举促进国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举之前,考生们一般以读经学书为主,做官以后,读其他的国学著作就自由了。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