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伽可汗墓地出土大批文物

时间: 2014-06-21 14:45    来源:         点击:
更新日期 2008-03-21

内蒙古文物考古代表团赴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考察证实,近几年来蒙古国在突厥考古方面取得了重大新成果。
2001年8月,由蒙古国与土耳其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蒙古旧都———哈喇和林之北大约45公里的突厥毗伽可汗陵园,发掘出土了总计2800余件珍贵文物,并称其为“毗伽可汗的宝藏”(Treasure of BilgeKhagan)。

目前,这批珍宝收藏在乌兰巴托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共分为金器、银器、铁器、铜器、宝石、纺织品等六大类。其中,金器中包括金腰带、黄金动物雕像、金冠、金牌饰、金耳环。在这些金器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刻有鸟纹浮雕的金冠,上面还嵌有一颗宝石。此外,金腰带与唐代突厥石人像腰间所刻的腰带相同。

据蒙古、土耳其联合考察队介绍,考察队于2001年8月1日进入毗伽可汗陵园,陵园内最显著的地面遗物是毗伽可汗的墓碑,但此碑已经裂成碎块。于是,他们先把墓碑三个主要碎块加以拼合,然后,对一处祭祀遗址发掘清理。

在清理这处祭祀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由1850多片银花装饰的箱子,箱子里面盛放着众多的宝物。因此,它被称为“百宝箱”。突厥民族兴起于公元6世纪中叶,原居住在中亚阿尔泰山地区,是柔然汗国的“锻奴”。突厥一词的含义,根据《突厥语辞典》的解释,是“最成熟的兴旺之时”。公元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东至辽河,西至阿姆河,南达鄂尔多斯,北抵贝加尔湖的草原帝国。隋唐时期,突厥与隋唐两朝有战有和,隋朝有两位公主嫁给突厥可汗。唐代曾设大单于都护府和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与突厥对峙。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曾为唐代的大单于都护府,唐代的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遗址,也在内蒙古地区被发现。

公元732年,突厥毗伽可汗为了纪念其亡弟阙特勤的功劳,建立了一座阙特勤碑及其陵园。公元734年,毗伽可汗在一次宫殿政变中被毒死,平定叛乱后,于公元735年为毗伽可汗建陵园并立碑、立石像。当时,唐朝皇帝是为玄宗李隆基,唐与突厥关系较为友好。因此,由玄宗亲笔为阙特勤书写碑文,即“故阙特勤碑”。唐朝的史官李融为毗伽可汗书写了汉文碑,两碑的突厥文则由也里特勤书写。

为了对突厥表示友好,唐玄宗还下诏,派遣宗正卿李佺前往吊祭,并且设庙宇陵园。这些历史过程,在《旧唐书》、《新唐书》的《突厥传》以及《资治通鉴·唐纪》中均有记载。阙特勤碑与毗伽可汗碑相距约1公里,均位于蒙古国后杭盖省和硕柴达木,两碑是研究突厥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公元19世纪末叶,俄罗斯考古队发现了这两块碑,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百余年来研究两碑的成果不断。但是,更能反映突厥物质文化的地下墓葬直到2001年才被发现。毗伽可汗陵园中出土的文物,标志着一个新的考古时代揭开了序幕。

勘探表明,毗伽可汗与阙特勤陵园内,至少有大小9座墓葬。因此,随着首次发掘毗伽可汗陵园的祭祀遗址之后,还将对其他墓进行发掘。此外,还计划对位于乌兰巴托东南60公里的突厥大臣敦欲谷的墓地加以发掘。这一系列的考古,将推动突厥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进行。

尽管目前对毗伽可汗陵园考古的正式报告还未发表,但通过日本NHK电视台、英国路透社、土耳其阿纳多卢新闻社的报道,可知这次出土的文物价值很高。其中,黄金腰带、神鸟金冠、鎏金银鹿、单把金壶、鼓腹银罐、金盘等,属于突厥本土地区的草原艺术,可与欧亚草原特别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进行比较研究。而另一类出土文物,如金银细颈胡瓶、金杯、金银花和耳环等,则为中亚粟特文化的产物,也可与唐代的此类文物进行比较研究。相信随着毗伽可汗陵墓出土文物的详细发表,以及正式展览之后,突厥历史与文化将更加明晰地显示出来。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乐逊

    中国国学网...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