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先王”昭明之都“砥石”初探(2)

时间: 2010-03-25 10:44    来源:中国论文网    卫 斯     点击:

四、“砥石”与商王室的关系

 

前面笔者曾经写道:“砥柱以东、东粮宿村以西,这大约10公里范围之内沿河一带,就是昭明当年所居的‘砥石’。”“不仅仅是因为‘粮宿商城’地近‘砥柱’。而是在‘粮宿商城’附近——前庄遗址、发现了一批‘商城主人’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而这批青铜礼器从规格上讲,只有商王室才能拥有。”由此断言:“这些青铜礼器为‘粮宿商城’主人、即商王室直系后裔所用是肯定的。在昭明时代,商民族恐怕还造不出这样精美庞大的青铜礼器。这就是说,距今3900年前,当昭明携带早商部落从蕃(山东滕县)迁到砥石居住一段,又从砥石迁到商(河北漳河)一带后,他当年所率的早商部落仍有一部分留居砥石,当商汤王正式在中原地区建国安邦后,砥石这里的商部落作为商王公贵族先祖的直系后裔,理应享受王室的一切礼遇。”也许有人认为笔者的这种推断是错误的,但1996年2月在郑州商城西墙外发现的一个商王室重器窖藏,佐证了笔者的上述推断。

该窖藏共出土青铜器12件,其中大方鼎4件、斝2件、爵2、簋1件、戈2件、钺1件。奇怪的是4件大方鼎平面都作正方形,口沿两侧部位有竖立的两个环耳,腹下四角为四条直立的上粗下细的圆柱形足。在1号、2号鼎的腹身均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都作带状分布于鼎腹上部、乳钉纹饰于鼎腹的两个侧边和下部。3号、4号鼎的腹身外仅饰有带状乳钉纹,鼎足上部外侧饰三角纹。每件鼎的腹壁和足部都有烟熏痕迹。方鼎的高度依次为83、75、64、59厘米(15)(重量不详)。

有关专家认为:郑州商城西墙外发现的这批青铜器,虽是继郑州杜岭和回族食品厂之后发现的第三坑窖藏青铜器,但一次出土4件青铜大方鼎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每件大方鼎的大小高低都不一致,具有列鼎性质。为研究商代王室用鼎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那么“砥石”一次出土三件大鼎又说明了什么呢?前面笔者已经介绍到:与大方鼎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大圆鼎,一件高73厘米,一件高70厘米,如果拿郑州商城西墙外发现的四件青铜大方鼎与“砥石”出土的一件青铜大方鼎和两件青铜大圆鼎作比较的话,应该说“砥石”主人与“商王”使用的重器毫不逊色,表明器物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是一个级别。

关于前庄遗址出土的青铜大方鼎、大圆鼎的年代问题,有人对前庄遗址出土的铜器和陶器与河南诸处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过比较分析,认为前庄遗址出土的这批铜器“其准确时代应定在二里冈期第三段第Ⅴ组到第Ⅵ组之间,而更接近于第Ⅵ组(16)。”笔者认为前庄遗址出土的大方鼎、大圆鼎应该与郑州商城西墙外出土的四件大方鼎的年代大体同时或略早,其铸造地应该在郑州。因为在前庄附近一带没有发现铜器作坊遗址,距离前庄遗址百里之内也无铜矿可采。笔者推断:前庄遗址出土的这批青铜重器是商王室分送给砥石某王爷享用的。“砥石”虽然地处偏僻的三门峡大峡谷,但由于具有特殊的地位,当时仍是一个与商王室保持直接联系的重要“故都”。这个“故都”的主人,在商定都中原以后,管辖的范围不仅仅是平陆砥柱以东至东粮宿村以西沿河一带,极有可能对其周围方圆百里的土地都进行兼管。生活在这一地域之内的人们,都有可能对“砥石”主人进行纳贡。“砥石”虽小,但它可能拥有奴隶制国家控制下的一切权利机构。当时这里不仅有商某王爷主政,而且有保护商某王爷财产、维护商某王爷尊严、对外防止入侵、对内防止叛乱的军队,大祁遗址出土的兵器戈、以及前庄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铜镞即说明这里拥有武装力量存在,从一定程度上讲:这里可能还设有监狱。

由此看来,粮宿商城当年绝非普普通通的山寨小城,而是一个与商王室保持密切联系的“要邑”,它的废弃大约与郑州商城王都的兴衰有关。有关“粮宿商城”的调查材料尚未正式发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来探讨,笔者期盼更多的专家学者去关心、去参与。建议有关部门把该城址的考古发掘计划作为“古代文明探源工程”来立项,想必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粮宿商城”真正面貌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注释:

(1)拙作:《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文物季刊》1992年第1期。

(2)李百勤:《山西平陆前庄商代遗址清理简报》、《文物季刊》1994年第4期。

(3)山西省考古所陶正刚先生到此地考察时说,前庄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可能是商某王祭河之用器。

(4)大祁遗址出土的戈与马承源先生主编:《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版、第48页图2相同、45页称此式戈为“有阑直内式”。

(5)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二《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

(6)丁山:《由三代都邑论其氏族文化》载《史语所集刊》第五本。

(7)金景芳:《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1978年,见金景芳网页。

(8)顾颉刚:《殷人自西徂东札记》、《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249页。

(9)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册,第二节《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及其间的道路》。

(10)邹衡:《夏商周考古学集》第肆篇:《论汤都郑亳及其前后的迁徙》、文物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213页。

(11)山西省厅编写的中学生乡土教材,“历史”补充教材。1993年印行。

(12)《中文大辞典》第二十三册,“砥石”条。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民国五十七年版、364页。

(13)《水经注·卷四河水》、岳麓书社出版、1995年1月版、第60页。

(14)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10月版、211页。

(15)《商王室重器在郑州重见天日》、《中国文物报》1996年4月21日第一版。

(16)张崇宁:《山西平陆前庄商代遗址分析》、1998年河北邢台中国商周文明国际研讨会论文。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