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

时间: 2013-02-27 15:11    来源:         点击:
     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具有调和色彩,对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
   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辩,“白马非马”为代表性的论点,以诡辩著称。尹文的学说,当时很受公孙龙的称赞。
   尹文的学说,《庄子·天下篇》说它“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长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他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达到温饱的小康世界,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还可以供养一下别人,就足够了,就可适可而止,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企想,从而达到于心无愧,“见侮不辱”,既能对得住别人,也能对得住自己。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
   尹文的思想,与宋钘大致相同,都提倡宽容即所谓“恕道”,教导人们勿要争斗,主张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侮辱也要能够容忍,不要因小失大而为此发火暴怒;要反对战争,化干戈为玉帛,提倡以忍为上。他认为,“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对百姓、对臣民,只要讲究宽恕忍让的道德,并奉为最高尚的东西,事情就好办了。事情越少越好办,办事情的手续越简便越能找出前因后果,掌握重点。一个做国君的人,必须做到“无为而治”,这样才能够“容天下”;“容天下”就可得民心。而“容天下”的最好办法就是“深见侮而不斗”,在这个原则下,做到有功则赏,无功则罚,这样才能审时度势,名实相副,这就是“道用则无为而自治”的道理,即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思想。
   尹文认为,要做到“无为而自治”,名实相副,就要坚持做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条。这八条,都是“五帝三王”的“治世之术”。因此,对于“博施于物”的“仁”,“以道之”;对于“以立节行”的“义”,“以宜之”;对于“以行恭谨”的“礼”,“以行之”;对于“以和情志”的“乐”,“以和之”;对于“以正尊卑”的“名”,“以正之”;对于“以齐众异”的“法”,“以齐之”;对于“以威”使服的“刑”,“以威之”;对于“以劝忠能”的“赏”,“以劝之”。并且,他认为这八个标准(“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使大家都掌握了,就能够达到天下大治,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尹文的思想,是以道家“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为主,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因素。尹文所说的“大道容众,大德容下”的所谓“恕道”,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的“恕道”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其中突出了“名实”思想,即所谓“深见辱而不斗”,“名实审也”。尹文认为,“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尹文所说的“名”,就是“正形”,使名实相副。尹文说:“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而且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他引用孔子的话说:“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这样,他的“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不仅与“恕道”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与“名实”思想联系在一起。这些哲学上的命题,在儒家思想中都能找得到。尹文又引用老子的话说:“道者,万物之俱,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籍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他认为“善人与不善人,名分日离。”这就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他认为,“有形者必有名”,反过来,“有名者未必有形”,因此,有理无益于治理国家的事,“君子弗言”;有能力办到的事而对于治事没有好处,这样的事“君子弗为”。他要求人们做事情要看对于国家和人民是否有益,从而做到“名”“实”相副。否则,便会“相乱”。因此,“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一切要按“名”“实”相副的次序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达到致世经用的目的。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