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选择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委托人?(3)

时间: 2012-06-06 12:46    来源:         点击:
刘备选择李严与诸葛亮保持制衡,也因为李严本身与诸葛亮是同乡,在荆州和四川两大派系中都有关系。这就为双方的利益协调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以免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内讧激烈,难以控制。 刘备最后召见的是原从派系的代表——赵云。刘备的事业因原从派系而起。赵云是反对刘备的伐吴决策的,因此没有参与东征,而率领本部兵马驻扎在江州,聚拢着原从派系的最后血脉。战败后,蜀汉政权还全赖这支生力军在川东稳住了阵脚。“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各方都非常清楚,随着征伐无常、后继乏人,原从派系的衰落是难以避免的。作为三派中最弱的一派,原从派系非常适合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赵云的威望和他所控制的军队就是这一角色最好的砝码。 刘备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动情地回忆起早年经历的幽州起兵、河北烽火、中原逃难,感激赵云近四十年的忠心追随。最后,刘备深情地嘱托赵云继续照看刘禅,关心朝政。这段嘱托给了赵云非正式的“辅命大臣”地位。尽管之后赵云依然低调,从来没有利用这一法宝,但他及其派系始终是隐藏在花丛后的大炮。 笔者不厌其烦地分析托孤事件,是想表明刘备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其实是相当现实的。他既没有念念不忘兴复汉室,高呼“北伐!北伐!”,也没有劝告后人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争夺天下。相反,他只希望自己辛苦半生建立的事业能够在后人的手里保住,不希望出现权臣当国、危害儿孙权位的情况。《诸葛亮集》所载刘备遗诏充满了对儿子刘禅的谆谆教诲,其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等名句。 刘禅即位之初,时值蜀汉新败,国力亏空,不可不谓是存亡之秋。当时西北有少数民族作乱,南有以孟获为代表的各族人民造反;中原的魏国在陕南虎视眈眈;而江南东吴作壁上观,敌友不明。政权内部的明争暗斗使得形势更加险恶。 成都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以首席辅政大臣的身份全权处理军政大事。如此一来,蜀汉军政大权开始逐渐委于个人。实践中,诸葛亮北和羌胡,平南蛮,联合东吴,北上伐魏,大展英才。这是平息蜀汉内部的党派之争的客观选择,却使诸葛亮成为了前所未有的权相。 《诸葛亮传》载:“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李严在同时也获“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但在与诸葛亮集团的斗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众南征,几乎征发了各派所有力量,这可以视做诸葛亮对个人权势的检验。可能是因为平定南方战乱是国之大事,李严集团没有对这个安排表示反对。因此到了第二年,诸葛亮集团继续采取了行动。“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江州属于内地,战略地位不如永安。尽管李严的军衔升为前将军,尽管李严表面上依然节制陈到,东部事务“皆统属严”,但李严的实际地位却下降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以出军汉中为理由,开始以军事行动优先政治和人事安排。 既然如此,李严只好降低姿态,转而全力经营江州,修筑巴郡,希望建立一个能够与成都相敌的根据地。在此期间,李严采取了两次大的行动。第一,根据《诸葛亮集》的记载,李严曾“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汉制,非刘姓不得封王。这完全是李严对诸葛亮的一次不怀好意的笨拙试探。诸葛亮马上回信拒绝说:“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在回信中,诸葛亮明确表明自己对李严这个老朋友来信的不解。一方面,诸葛亮许诺灭魏之后当“与诸子并升”,意思说统一北方后我们俩共享富贵,开给了一张空头支票;另一方面,诸葛亮又说“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暗示李严自己才是头号托孤重臣,提醒李严不得妄动。 第二,李严要求在川东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设立“五郡巴州”,自为巴州刺史。蜀汉政权真正控制的只有益州一州,由诸葛亮担任州牧,这样诸葛亮就控制了蜀汉唯一的地方政权。现在李严要求将四川一分为二,自己领有一州,以实力对抗诸葛亮的意图非常明显,诸葛亮控制的朝廷自然是断然拒绝。在后来弹劾李严罪名的奏折中,诸葛亮将李严的这一主张看做是“穷难纵横”。 应该说,李严集团的这两招都是“臭棋”。李严这个人“腹中有鳞甲”、“性自矜高”、桀骜不驯,还“逞苏、张诡糜之说”、“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李严缺乏沉稳敏锐的特性,这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诸葛亮虽然坚定了肃清李严的决心,奈何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