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3)

时间: 2006-10-10 10:57    来源:         点击:

人格修养。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培养人才之道是:“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晋商在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尤其重视修身正己、人格修养。山西盂县商人张静轩说:“经商交结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前人之愚,断非后人智可及,忠厚留有余。”由于晋商严于律己,为人诚恳忠厚,行商不欺诈,故人皆愿与之共事。晋商对于商号内成员之间也有修身正己、“和衷为贵”的要求,据晋商《贸易须知辑要》载,“做掌柜、大伙计不可自抬身价,目中无人。……至于小伙计、学徒,也要尽良心,严要求。”由此,保证了商号内部人事协调、和谐,共同为商号的发展尽职尽力。

晋商经营文化的成因,主要是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关羽神威文化现象的信仰训鉴、经商活动的必然要求、商人自身价值目标追求的动力使然等因素的冶化合力作用,而逐渐形成和丰满起来的。晋商在中国古代儒、道、杂诸家文化的影响下,遵循“王霸道杂而用之”、“儒法相渐”的伦理文化,奉行儒贾相通、义利相融、诚信戒欺,和衷为贵、勤俭为本的道德原则,竭力实践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言必有礼、行必有信、取财有道、中和以德、慎待相与等一整套行为规范。如大德通票号,对其入号学徒要求“皆读《中庸》、《大学》,盖取正心、修身,而杜邪教之入”。晋商在经商实践中,还总结出许多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行商准则,如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提出了“利以义制,名以清修”的观念。

商业活动的效果,经受着社会实践的检验,这就决定了经商的道德实践行为要符合社会上人们的道德评价要求,受到社会实践的规范。晋商在长期的商业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这个道理。晋商虽是地方性商人,但由于商业活动遍及海内外,他们很重视吸收当地文化适应当地习俗。据《清稗类钞》载:山西票号伙友“在蒙古者通蒙语,在满州者通满语,在俄边者通俄语。每日昏暮,伙友皆手一编,习语言文字,村塾师徒无其勤也”。旅蒙晋商大盛魁不仅要求伙友学会蒙语、俄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熟悉蒙地习俗,而且要学会针灸和简单的医药,用以沟通商人和蒙民等少数民族的关系。可见,晋商经营文化,是经商实践活动中,重视吸纳所到之地的文化,主动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礼仪而形成的,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文化。

商人的价值目标追求,首先建立在人格道德信用和商业信誉基础之上,然后才能实现其商人的价值目标和商业的盈利目的,这就决定了商人价值目标实现的动力来源:一是商人自我道德评价的内省力;二是社会道德评价的舆论力;三是道德价值作用对商人的诱惑力。三力合一形成商人价值目标追求的强大动力,来促进商人的立业心、敬业心和道德取胜信念。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他们为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而自我修养、正身的追求,使明清晋商洁身自好成为风尚。若有人一旦失足,人格尊严闪失,遂为同行所不齿,乡里所卑,亲人所指,失去营生,再业无门,也无颜回故土。也正因为如此,明清晋商敬业心强,商业信誉卓著,事业发达,为世人刮目相看。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